HOME || 联络|CONTACT : 016-862-0808 / 012-891-6681 ● wujiaoji.arts@gmail.com Facebook

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老師和學生》安焕然~原刊於星洲日報言路版邊緣評論專欄,2011.10.8

去年年底,好友蘇達夫走了。他是南馬地區出色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生前一直熱衷於推動詩歌朗誦、華語辯論、燈謎活動。雖然學歷不高,我卻在很多時候受教於他。當初之所以協助參與辯論比賽,擔任中小學生的講演學藝審評工作,也是在於他的「盛情難卻」。
我始終忘不了他那天真的笑臉和開朗的笑聲。達夫為人樂天,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家境財力並不富裕,卻經常幫助後輩,開導青少年。平時,學生都慣稱他為「老爹」。
今年八月,德教會主辦第十屆哥打丁宜縣華小講故事比賽。這活動過去一直是達夫擔任評審。今次,負責人找我友情襄助,也拉了達夫的弟子王斯敏,特地從吉隆坡趕下來,共赴賽場。接過主辦單位製作的小冊子,其《鳴謝》一欄的開頭第一段竟是:
「日月輪回,斗轉星移,哥打丁宜縣華小講故事比賽已邁入了第十個年頭。回首過往,我們以堅定的信念,一步一腳印地走了過來,一起相攜走過了難忘的十年。唯一讓本次賽會深感遺憾的是本會常駐評審團之靈魂人物蘇達夫先生的猝然病逝,本會同仁深表愕然及惋惜。以往,他總以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方式給予參賽學生講評,對落選者不斷的鼓勵及他那循循善誘的教誨將永遠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一個人的存在心中,是永恆的。評決之時,我們公推了達夫的徒弟王斯敏上台做講評。表現大抵中規中矩,台下的我竟是感動不已。王斯敏後來在面子書裡貼文寫道:「老爹,今天我代你上台評述了。我會走在你走過的路上繼續前進。」
老師和學生的情緣,就是這麼一回事。
九月廿九日,南方學院舉辦了第36場的「南方沙龍」──《嘈切亂雜談──聲音之旅》。場地不大,五十人的座位,也算是滿座。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講人楊萬豪是南院中文系的第四屆畢業生。
楊萬豪,他目前是砂拉越古晉五腳基藝術工作坊總監,從事說唱藝術、聲樂和舞台劇教學與表演,算是新進崛起的表演工作者,在東馬小有名氣。在沙龍講座上,楊萬豪強調傳承的重要性,並寄望後輩學弟妹們一起灌溉本土的文化養份。他吁請南院中文系同學應延續推廣古跡巡禮話動,並認為中文系讀的不是生硬的文章,也不是紙上談兵的文化思維,只有走出課堂深入民間實踐,文化才能紮根。唯有實踐才能真真實實的活化中文系的醇香,因為實踐才能在飄渺虛無中找到文化的立足點。
萬豪還特地請人繪了一幅樹大根深的畫,送給我。並寄語:「安老師,因為陽光,因為雨水的灌溉。種子才能變成一棵大樹,很多年後大樹變成一片又一片森林。」
收了畫,看到萬豪當天的講演和現場吟唱,很是感動。面子書裡觀眾的貼文亦說:「今晚是個精彩的晚上啊!我多麼久沒有聽到那麼精彩的講座了,這是一場跨越時代的聲音之旅。」「第一次讓我感到意猶未盡」,「第一次讓我感覺到時間過得那麼快」。「感謝楊萬豪學長讓我們無論在視覺和聽覺上都無比享受。」
說實在的,當萬豪在吟唱白居易的《花非花》時,我的眼眶濕了。江山代有人才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就是老師最為寬慰和欣喜的事嗎?萬豪返回東馬後,在面子書回說:「回到母校,感覺真好。」「安老師,感謝教誨。走在藝術路上,心裡真確感受傳承的重要。老師任何時候需要效勞,讓我知道。我隨時可以安排時間飛去幫忙。」
老師和學生,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