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联络|CONTACT : 016-862-0808 / 012-891-6681 ● wujiaoji.arts@gmail.com Facebook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沌理理論( c h a o s ) ——————― 蝴蝶效應

混沌理論( c h a o s ) ——————― 蝴蝶效應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提出混沌理论(Chaos theory)。說的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又被称作非线性。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看似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如:天体运动存在混沌;电、光与声波的振荡,会突陷混沌;地磁场在400万年间,方向突变16次,也是由于混沌。甚至人类自己,原来都是非线性的: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

由此可见,非线性就在我们身边,躲也躲不掉了。

蝴蝶效應證明了每個人、事、物生存在世界上都有他存
在的意義,且每個開端的微妙變化就足以毀滅一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