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理論出自於一篇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 Edward Lorenz)的論文題
目( Predictability: Does the flap of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
「預報:一隻在巴西拍動翅膀的蝴蝶,會不會在德州引起龍捲?」。
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先生在1961年冬天的某日,一如往常的測試電腦氣象,突
然心血來潮的輸入某天的天氣數值,(在當時要測量氣象需要溫度、溼度、壓力
三個條件的數值才能精確的計算出氣象。)因為當時的電腦處理運作的速度相當
的緩慢,在等待結果到來的時間足夠羅倫茲先生與友人一起面對面坐下來喝杯咖
啡並且聊上好一陣子。
事後他回到辦公室,看到電腦計算出來的結果,他嚇了一跳!跑出來的數據資料
起初與真實的數據一樣很具有規律的變動,變動的內容是一樣的;後來的結果卻
與真實的數據有著越來越大的差距,而且越到後面的數據差異則越大,簡直就像
是兩筆完全不相同的資訊。
造成這樣原因的問題並不是因為電腦毀壞而出現的問題,則是因為羅倫茲先生在
原先輸入數值時,把輸入的數值與正確的數值相差了0.000127,如此微不足道的
小數值卻有能力足以引發這麼大的差異性,由此可見要長時間的預測天氣的變化
的可能性很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