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总爱说“上课别发白日梦,就是因为成天发白日梦,才考出烂成绩”;家长总爱说“每天发白日梦,看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然后,孩子从充满色彩的幻想国度苏醒,被迫相信“发白日梦=没出息”,于是孩子开始循规蹈矩,最好能按照大人都认同的想法行事与学习(许多大人也这么认为),将来才能成为有出息的人。
可悲!大人成不了孩子的艺术推手,还不自觉把孩子的创意囚禁起来。少了五彩缤纷幻想能力,满脑子充塞着一堆“公式化生存法则”、教条式进步与成功法则”小孩变成了一台又一台的大人复制品,没有创意、只有模仿,犹如孙悟空拔根毫毛,吹了口气,幻化成的千万个分身。
在口语课程中,我不断融入多层面的想象力开发训练,因为发现到现代的孩子想象力尘封了,越是年长的孩子越是如此。在课程里声音表情、朗诵、说故事、舞台剧肢体训练,孩子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可是就仅是模仿,有如鹦鹉学主人说话般,不敢加入自己的想象,不敢逾越老师所教授的范围之外。再者,部分舞台常胜军,咋看颇有架势,实则为“匠气”,因为习惯夺奖,因此表演当中永远都是模仿,公式化,毫无个人创意可言。
回到根本问题,少的又是充满想象力的创意,满脑子尽是公式化的理论捆绑,在自我设限的安全表演模式中,十年如一日的闭门造车。
一个舞台艺术表演者,必须身兼两个身份,一者“幻想家”,二者“实践家”。
勿把自己沦为“匠”,努力自我提升为“家”。打破俗称约定的观念,淡化破坏创意的“社会逻辑观”,别让教条束缚自己,任由脑中的无穷无尽的幻想力弛腾,然后犹如猎豹般等待猎物的出现,一旦有助表演的画面与灵感出现,马上逮住,进而把幻想画面系统分化、综合,进而行于外,实践在自身的表演中,所呈现的作品才能因此有灵魂。
谁说发白日梦就是没出息?世界是由梦想建构起来的,梦想就是白日梦的概念化,因为有梦,才有实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